张清夜


    张清夜(1676~1763)为清代道士。初名尊,字子还,号自牧道人。原籍长洲(今

江苏吴县)。少为诸生,博学工诗,又善书法。尝游历四方,至武当山太子坡,从余太

源为黄冠。

    雍正元年(1723),溯江入蜀,遍览峨眉、青城之胜,先后居成都临江寺、惜字宫。

雍正七年起,主武侯祠事。此后谢绝尘俗,涵习清虚,暇则展读《阴符经》。乾隆八年

(1743),成都青羊宫重修告竣,县令重其高隐,请其出主青羊宫。清夜命其徒汪一萃

代任,己则不时往来于青羊宫与武侯祠之间。越二年,青羊宫成为十方大丛林,一时道

众闻声云集,清规复振。

    著作有《玄门戒白》《阴符发秘》,现存手抄本。《玄门戒白》作于乾隆八年,为

告诫道士之语。以勉励道士“尽力乎孝弟忠信,黾勉乎礼义廉耻”为主旨。谓“孝弟忠

信,为三教之主宰;礼义廉耻,实列圣之纲维”;“须知大道出于纲常,纲常外无大道。

广行方便,多积阴功,庶几修内丹者,龙虎伏而鬼神钦,专炉火者,魔障消而福缘凑”。

表现明清道士强调三教合一的普遍思想特点。《阴符发秘》成书于乾隆十九年。

    主要以内丹之义解《阴符》,谓前人将《阴符经》之“阴”作“暗”字解,“谬矣”,

“乃‘时’字之义也”。谓《阴符经》之“经旨”,全在“时动知修”四字。“夫时动

者,即天人合发之时也。故时之动,介乎先天、后天之际,作圣作凡之间,或因其时之

动也,则情扰乎其中,变先天为后天,此时动必溃之诫也;或因其时之动也,能运我自

然之杀机,可以返后天为先天,岂非万化定基之始乎!至于知之者,即是知此时之动机

也,修之者,即于机动之际,及时下功行,一得永得之道也。”据传张清夜还著有《潭

东集》,但迄今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