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在道教教义中指天地万物的相互联系、相互“窃取”精气。学道者只要自觉运

用“盗”之道,不断汲取天地万物之精华就能长生。清代全真道士刘一明在《悟道录》

中,从月借日光的例子出发,浅近地阐述了“盗”的道理。他认为:“人本一身纯阴无

阳,须借他家之阳以为阳。所谓他家者,对我者,皆是天地也、日月也、万物也、万事

也;所谓他家之阳者,先天虚无真一之气也,即不死之人也。有生以来,此气本具,交

于后天,渐次散于天地、日月、万物、万事之中,不为我有,属于他家矣。知的此气在

于他家,随时盗来,归于我家,无而复有,失而又得,亦如月借日光而生明,此乃窃夺

造化,颠倒阴阳之天机。”①先秦道家著作中并无关于“盗”的专门论述。《道德经》

第二章中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指

出事物间相生相成的关系,并无相互窃盗的说法。但是,第四十二章中认为“万物负阴

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则是“气”为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基础这一思想的先河。两汉时

期,在哲学思想上有许多关于“气”的论述。

    《淮南子·本经训》称“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一气者也”,“古之

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②意思是天地万物以及它们的产生、变化,都是

“气”的作用。这就为天地万物间的互“盗”理论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明确提出“盗天

地”的是《冲虚真经·天瑞》篇,它说宋国向氏到齐国向国氏请教致富之“术”,国氏

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壤。自此以往,施及

州闾”。向氏听了以后就去钻墙凿室,不久案发获罪,抄没全部家产。向氏怨尤国氏而

再度赴齐。国氏笑曰:“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

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

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

国氏告诉向氏盗天并没有灾祸,然而盗“人之所聚”就要获罪。向氏又去问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说:“若一身庸非盗乎?盗阴阳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沉外物,而非盗哉!”

又称“国氏之盗,公盗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盗也。亡

公私者,亦盗也”。③太平道在《太平经》中,也认为天地万物和人都是由“气”构成

的:“然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故天专以气为吉凶也,万物象

之,天气则终死也。子欲不终穷,宜与气为玄牝,象天为之,安得死也。”④它认为学

道的人只要像天地一样,守气不绝就不会死。《阴符经》称: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认为

“盗”就是“天覆地载,万物潜生,冲气暗滋。”⑤“天地,万物之盗”。影响较大的

《阴符经》注家唐李筌称:“天地者,阴阳也。阴阳二字,洎乎五行,共成其七”,

“天地万物,胎卵湿化,百谷草木,悉承此七气而生长,从无形至于有形,潜生覆育,

以成其体,如行窃盗,不觉不知。天地亦潜与其气,应用无穷;万物私纳其覆育,各获

其安,故曰:天地,万物之盗。”⑥“万物,人之盗”。李筌称“人与禽兽、草木,俱

禀阴阳而生,人之最灵,位处中宫,心怀智度,能反照自性,穷达本始,明会阴阳五行

之气”,“人于七气之中,所有生成之物,悉能潜取,以资养其身,故言盗,则田蚕五

谷之类是也”。⑦至于“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李筌又称,“人但

能盗万物,资身以充荣禄、富贵,殊不知万物反能盗人以生祸患”;“三义更相为盗者,

亦自然之理,凡此相盗,其中皆须有道,惬其宜则吉,乖其理则凶”。所谓盗中之道,

就是“见室中之藏,圣也;知可否,智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分均,仁也”,

“三盗之中,皆须有道,令尽合其宜,则三才不差,尽安其任矣,皆不令越分伤性,以

生祸患者也”。⑧“三盗”之时,又有“盗机”。《阴符经》称:“其盗机也,天下莫

不能见,莫不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李筌称:“缘己之先无,知彼之先有,暗设计谋而动其机数,不知不觉,窃盗将来,

以润其己,名曰盗机。”天下人均能见此盗机,而很少人理解它深刻的道理。“君子知

至道之中,包含万善,所求必致,如响应声,但设其善计,暗默修行,动其习善之机,

与道契合,乃致守一存思,精心念习,窃其深妙,以滋其性;或盗神水华池,玉英金液,

以致神仙贤人。君子知此妙道之机,修炼以成圣人,故曰君子得知固躬矣”。而小人则

不辞疲瘁追求金帛、荣华或女色,“暂得浮荣,终不免于患咎,盖为不知其妙道之机以

致于此,故曰:小人得之轻命也”。⑨自唐以后,“盗”的思想一直是道教内丹修炼时

的重要理论依据。宋夏元鼎在《黄帝阴符经讲义》中,注释“盗机”时称“盗机之喻,

妙矣哉!盗者何?不可测知也。机者何?不可御遏也”,“此盗此机,能通三才造化,

得阴阳阖辟,一气流行,机缄自应,百姓日用而不知,惟学道者得之以固穷,非曰:特

守贫穷也。凡其浮云富贵,不事肥甘,乐清虚,从淡泊,即固穷之义也。小人得之轻命,

非曰:事刀兵也。凡其御房采战,嗜酣声乐,饮酒食,逞财气,即轻命之谓也”。尽管

对于“盗机”的态度,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但“盗机之发亦何私于有无也”。CD意思

是“盗机”的存在和作用是同样的,并不因人而异。

    阐述内丹理论与功法的《入药镜》,称内修方法就是“盗天地,夺造化,攒五行,

会八卦。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萧廷芝注称:“修炼莫不盗天地之机,

夺造化之妙。

    运用则符乾坤否泰,抽添则像日月亏盈。”又称:“倘或火候失时,抽添过度,寒

暑不应,进退差殊,即令天地之间,凭何而生万物哉,阴阳之气凭何而生龙虎也。”元

代道士王道渊还对“盗夺”作了具体的解释:“一呼一息,能夺造化,人一日有一万三

千五百呼,一万三千五百吸,一呼一吸为一息,则一息之间潜夺天运一万三千五百年之

数;一年三百六十日四百六十八万息,潜夺天运四百八十六万年之数。于是,换尽阴浊

之躯,变成纯阳之体,神化自在,聚则成形,散则成风,出有入无,隐显莫测。”CE宋

代张紫阳《悟真篇》有诗云:“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

百骸俱理证无为。”CF意思是修道之人掌握“三盗”的时机,是长生成仙的关键。天地

万物的各种变化都能按规律运行,人的各种世俗之虑都得到平息,百骸都能得到调畅,

那就证明了无为自然之道。清代全真道士刘一明的《阴符经注》,以阐述内丹修炼之道,

认为“天以始万物,地以生万物。然既生之,则又杀之。是天地即万物之盗耳。世有万

物,人即见景生情,恣情纵欲,耗散神气,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是万物即人之盗

耳。人为万物之灵,万物虽能盗人之气,而人食万物精华,借万物之气,生之长之,是

人即万物之盗耳。大修行人,能夺万物之气为我用,又能因万物盗我之气而盗之,并因

天地盗万物之气而盗之。三盗归于一盗,杀中有生,三盗皆得其宜矣。三盗既宜,人与

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道气常存,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

拘矣。”CG刘一明还认为“盗”之秘密,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此时即天时,此机

即天机”,CH只有深明造化,洞晓阴阳者才能理解和掌握它。    
  注:

    ①CH 《道书十二种》第586页,第410、411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0年

    ②③⑤⑥⑦⑧⑨CDCECG 《道藏要籍选刊》第5册58、59页,550~551页,第3册第

565页、565页,565页,565~566页,567页,577页,331页,4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

    ④ 《太平经合校》第450页,中华书局,1960年

    CH 《道藏》第2册88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