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检


    经典文检指道教斋醮仪式使用的书文,包括科仪经典和文检两部分。

    科仪经典是道士演习仪式的文字脚本,文字固定,世代传承,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散文体和骈文体的经文,韵文体的赞颂或吟偈以及提示道士礼拜仪节的规定。散文

或骈文体的经文,大多用于启请、召请天神、申奏举斋目的,或者代神宣教民众。韵文

体的赞颂或吟偈,大多是五言或七言诗体,多用于步虚、绕坛或法师行术时的诵唱或伴

唱,它们多作为大段经文念白之间的过渡。至于一些礼拜仪节的规定大多是简单的散文,

类似于剧本中的表演提示。现存的科仪经典都经过历代仪式实践的反复磨练,因而在表

达教义思想和仪式组织安排等方面都比较完整并且错落有致。仪式要素的组织安排也富

于变化,使欣赏仪式的信徒不感到单调乏味。

    道士学习科仪经典,代代都以抄写经文作为入门的第一步。

    《要修科仪戒律钞》称:“抄写经文,令人代代聪明,博闻妙赜,恒值圣代,当知

今日,明贤博达皆由书写三洞尊经,非唯来生得益,及至现在获福。”①其中所称“三

洞尊经”,包括科仪经典在内,抄写经典不仅促使道士熟悉经典和研习经典,也促使道

士代代相承,不断努力使斋醮仪式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和信徒要求。

    文检是道士演习仪式时根据当时当地信徒的要求而书写的仪式文书的总称,其格式

大致固定而部分文字却因时因地有所变化。根据日本大渊忍尔的研究,文检一词首见于

唐代敦煌文书巴黎第2795号《本际经》卷三,②在南宋以后的科仪典籍中已经普遍使用。

文检在斋醮仪式中有重要作用。《道门定制》称:“醮无大小,所重奏章,幽明倚为莫

大之利益。”③认为文检在斋醮仪式中是祈福度亡的最大利益所在。《灵宝玉鉴·奏申

关牒文字论》则称:“斋法之设,必有奏申关牒,悉如阳世之官府者,以事人之道,事

天地神祇也,所以寓诚也。

    是假我之有,以感通寂然不动之无也。然后见其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以明其不敢以上下神祇为无也。所以尽事人之道,以事天地神祇也。故阐事之先,必请

命于上天之主宰与夫三界分治之真灵,曰府,曰司,曰宫,曰院。凡有关世人死生罪福

之所,必一一謄诚以闻,或奏,或申,或关,或牒,又当随其尊卑等第为之。”④中国

古代宗教祭祀之仪中就已有祝祷之词。早期道教也有“三官手书”用于请祷,内“书病

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⑤

《太平经》中也说到天上有“神祝”,地上有“书文”,“天上有常神圣要语,时下授

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而“书文凡事,各自有本,按本共以众文人辞叶共

因而说之如此矣。俱合人心意者,即合神祇;不合人心意者,不合神祇”。⑥但是,它

们同世俗文书不同。魏晋南北朝以后,道教斋醮仪式敷衍滋生,文书形式也渐趋增多。

南宋道士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认为:“大块未判,至道混融。简策不形,无名可别。

中古以降,科教宏敷,因世定仪,遂有关奏。”⑦吕元素《道门定制·序》称:“道门

斋醮简牍之设,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他表状文移之属,皆后世以人间礼,兼考合经

教而增益者。”⑧所谓“因世定仪”和“以人间礼”,就是指道教文书的产生和形式,

都是按照人间的礼仪文书而仿制增益的。金允中认为“天人一理,幽明一致”,⑨因此,

人间的尊卑左右的礼仪同样适用于祭祀神祇,人间的文书形式也适用于沟通人神,但是

要贯串天人,通达幽明,还必须仰赖道士的德行,认为“建坛之式,具存古典,而行移

关申,所以寓形其词而达其事。然行之有经用之合宜则不在乎过繁,倘德不足以动幽冥,

学未至于通教冥,纵使千辞万幅亦为徒然”。AB道教文检的主要形式包括:章奏、表申、

牒劄和关牒等。

    这类文书形式原来均系世俗文献。《后汉书·胡广传》注引《汉杂事》:“凡群臣

之书,通于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议。”AC汉蔡邕《独断》中

也有类似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趋奉统治阶级的同时,陆续将世俗文书形式

引进了道教仪式,在文书中将臣对君的格式应用于对天神地祇,如同其教义思想的变化

也从属于统治阶级的需要一样。《上清灵宝大法》称:“凡有请祈,须仗文檄,然须言

辞有理,亦要典格无亏,有如朝廷疏状,尚有定格,高天上帝、无极至尊,岂可妄乱亵

渎。主领斋醮,职在关宣,通达悃诚,利济幽显,即在练达科教,要在少通文词。况黄

箓大斋,人天所重,全在高功立意,措词不当,随顺俗情,卤莽备奏,于理窒碍,决难

感通”。AD道教常用文检有:

    章奏 道教仪式中给帝尊的文书。《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有《启告玄穹解秽章》

《酆都赦罪章》《开通道路章》《炼度沐浴章》《升度亡灵章》等,奏告三清、昊天、

天皇、北极、后土、太乙、九幽、南极、十方天尊等等。AE表申 道教仪式中给一般神

祇的文书。明刊《事物纪原》称:“尧咨四岳,舜命九官,并陈词不假书翰,则敷奏以

言,章表之义也。汉乃有章、表、奏、駮四等,则表,盖汉制也。《苏氏演义》曰:

‘表者,白也,言以情旨表白于外也。

    按衣外为表,论语必表而出之,以披露于意。’《杂事》曰:

    ‘汉定礼制,则有四品’。”AF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申发于灵宝三师、三

官、日宫、月宫、五星四曜五斗、南斗、北斗、天曹、三洞经箓符命灵官将吏,等等。

AG关牒 道教仪式中给神司的文书。明刊《事物纪原》称:

    “《唐会要》曰:‘唐制诸司相质问,三曰关,开通其事也。’盖始于唐,宋朝神

宗行官制用唐事。”AH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载,关牒有《将吏关》《司命劄》

《发奏状四直功曹关子》《发申状功曹符使关子》《普召牒》《追取关》《九真戒牒》

《功德坛牒》等,关牒关于都城隍,州城隍、县城皇、诸狱、十方道、冥关幽路主者、

土地里域真官、六道都案,等等。AI榜文 在斋醮坛场前告贴的文书。据《无上黄箓大

斋立成仪》载,榜文有《开经榜》《古法十戒榜》《告谕誓言榜》《告谕斋官榜》《知

职榜》《约束将吏榜》《约束孤魂榜》《宣谕亡灵榜》《法事节次榜》等,其中有的是

告谕信众的,如《开经榜》罗列斋会念诵的全部经典目录,《斋坛节次榜》叙述斋会演

习的全部科仪名目和程序。有的则是告谕神鬼的,如《将吏榜》通知神将仙吏来坛供职,

《孤魂榜》晓谕各路孤魂来坛受度。AJ南宋道士金允中对众榜文曾加批评,指出:“斋

坛旧榜文旧科所有者,不甚繁杂。若随俗增益,恐徒费纸劄,于事无备。”AK因此元明

以降,各榜渐合而从简。一般每个斋会都发一榜文,包括了告谕信众和神鬼的多种内容。

港台地区大型醮会还流行《功德榜》,榜上列举全部参加斋会的善信名单,其篇幅往往

长达几十米,类似于民间捐款芳名录。

    青词 道教仪式中的诗体祝文。亦称绿章。唐李肇《翰林志》称,“凡太清宫道观,

荐告词文,皆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LB其事约始于唐天宝四载(743)。青词多为

骈文,对仗工整,文辞瞻丽。其格式类似于章奏文书,首叙上青词者姓名和道阶官位,

次述祈祷神祇尊号,以及奏述事由。《道门定制》卷一称:“青词止上三清、玉帝,或

专上玉帝为善。或有自九皇而下,至于十极诸天三界真灵,皆列于词中。”LC由于青词

是因时因地因人的即兴之作,因此,多产生于大型的斋会,流传至今的不少名家青词之

作,如王安石、苏轼、虞集等,大多奉帝王之命写于宫廷的斋醮之中。

    道教仪式的各种文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受到世俗文书的深刻影响,但是一旦

作为斋醮仪式的组成部分,道教徒都力图减少其尘世气息,而使其具有道教特点。宋代

道士吕元素《道门定制》称:“道家奏状文牒,要须清净典雅,蝉蜕挟法作成之语,方

称太上所以立教劝善之意。近有专从事于文字者一一模仿官府行移,造为文牒、公据之

类,言词芜鄙,凌胁神祇,后署天师高功衔,其实出于己意,神明聪直岂可欺哉。不知

奉道事天理趣,与法官考召治鬼之义大不同,况于官府文法尤不相干也。”LD另外,对

于文检的写作和书写,也形成了一些代代传承的规定,例如:

    在文体风格要求方面,《道门定制》称:“章词之体,欲实而不文,拙而不工,朴

而不华,实而不伪,直而不曲,辩而不繁,弱而不秽,清而不浊,正而不邪,简要而输

诚,则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径上天曹,报应立至也。”LE在章表称谓方面,关于神号

采用,《道门定制》称:“凡称扬天尊及旛上所题,不可私意随宜为一时新奇,须是出

诸经忏法中方可。”LF关于下称,要须“典格无亏”,宋代道士白玉蟾批评在文书中自

称“真人”的作法时称:“岂有凡俗以真人为职衔,公然妄用。LG《上清灵宝大法》则

指出,“奏申之格,名分所关,不可轻也。于人间而以臣为君,是乱天下也;于高真而

以臣为君,岂非乱天上平。乱天下平,其罪不容于诛;乱天上者,为无罪乎?”LH在文

检书写方面,关于表章书写,《道门定制》称:

    “凡书章,北向施案,笔砚悉异,不可使杂用者。闭气书写,不得与人言,字未竟

不得放笔。黄素勿令破损,飞落床席地土上。    
  注:

    ①③④⑧LCLDLELFLI 《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396页,6页,551页,3页,4页,7页,

4页,4页,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② 《中国人的宗教仪礼》(日文版)第212页,日本福武书店,1983年

    ⑤ 《三国志》第一册264页《张鲁传》注引《典略》,中华书局,1959年

    ⑥ 《太平经合校》第181、354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⑦⑨ABADAEAGAIAJAKLH 《道藏》第31册517页,517页,538页,513页,第9册390

页、424页,407页,418、447页,447页(亦见第31册538页),第31册535页,517页,

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AC 《后汉书》第6册1507页,中华书局,1965年

    AFAH 《事物纪原》(丛书集成本)第43页,44页,商务印书馆,1937年

    LB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5册295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LG 《道藏辑要》娄集第7册26页a,巴蜀书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