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玄英


    成玄英为唐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子实。陕州(今河南陕县)人。生卒年不详。贞观

五年(631),唐太宗李世民召其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高宗永徽(650~655)间,被

流放郁州(今江苏云台山)时,曾致力于注疏老、庄之学。他对《道德经》《庄子》推

崇备至,在注疏中着重发挥“重玄之道”的思想,进一步深化了道教的哲理。他解释:

“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有无二心,徼妙两观,源乎一道,同出异名。异名一

道,谓之深远。深远之玄,理归无滞。既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

又释“玄之又玄”为:“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

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

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并谓“重玄之道,本自无名”,故“重玄”又为

“道”所决定。“道者,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也。”要“以一中之玄,遣二偏之执”,

“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药还遣,唯药与病,一时俱消”。以为这是对“道”之全面而

正确的认识。

    他又按照“重玄”的观点,阐发其修养长生之道,提倡无欲无为的静养方法。认为

“静是长生之本,躁是死灭之原”,“静则无为,躁则有欲。有欲生死,无为长存”。

故当“去躁为静”,无欲无为。无欲无为之要在于摈弃名利欲望。称“善恶两忘,刑名

双遣,故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虚夷任物,与世推迁。养生之妙,在乎兹矣”。

如此就“能保守身形”,“尽其天命”。并引进佛教三业、六根之说,认为重静之人应

当做到“三业清静”,“六根解脱”。声称:“以无行为行,行无行相,故云善行。妙

契所修,境智冥会,故无辙迹之可见也。此明身业净。”以“不言之言,言而不言,终

日言,未尝言,亦未尝不言,故谓之善言也”,“语默不异,故无口角之责也”,“此

明口业净”。“妙悟诸法,同一虚假,即假体真,无劳算计,划然明了,此明意业净。”

而”外无可欲之境,内无能欲之心,恣根起用,用而无染”,则“六根解脱”。又称

“修道之初,先须拘魂制魄,使不驰动”,“次须守三一之神,虚一凝静”,“三一者

乃一身之灵宗,百神之命根”,“欲得虚玄极妙之果者,须静心守一中之道,则可得也”。

其守静去躁以修炼长生的思想,对后来的司马承祯、吴筠等有一定影响,在道教的思想

发展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其著作有《老子道德经注》二卷、《开题序诀义疏》

七卷,均已亡佚。近人蒙文通曾辑其佚文,为《道德经义疏》,大体复其旧观。